本山綠泥的特點淺談

 中國茶文化網   2022-03-21 20:58   309 views 人閱讀  0 條評論
摘要:

本山綠泥的特點淺談本山綠泥是紫泥層的夾脂,原礦呈綠色,燒成后的泥色為米黃色。曹奇敏作品:智圓行方本山綠泥類,古代稱“梨皮泥”,也常被稱為“段泥”或“緞泥”。包括本山綠泥、段泥、白麻子泥、紅麻子泥、團山泥等。礦土呈淡綠色

  本山綠泥的特點淺談

  本山綠泥是紫泥層的夾脂,原礦呈綠色,燒成后的泥色為米黃色。

  曹奇敏作品:智圓行方

  本山綠泥類,古代稱“梨皮泥”,也常被稱為“段泥”或“緞泥”。包括本山綠泥、段泥、白麻子泥、紅麻子泥、團山泥等。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,燒成陶后現梨皮凍色(米黃色)。本山綠泥產于黃龍山巖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,位于紫泥上層與巖板間,僅數厘米厚,俗稱“龍筋”,其礦物組成為水云母、高嶺石、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。礦土呈淺粉綠色,片狀結構,泥質細膩光潔,燒結后呈米黃色,表面細潤,燒結溫度適中,在1180℃左右,收縮率在11%左右。本山綠泥因采掘量極少,不易制作大件產品,僅作小件產品和作“化妝土”,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各色裝飾泥。段泥就是含紫泥顆粒的本山綠泥。若進一步明確本山綠泥和段泥的概念,大致是本山綠泥更純凈,本山綠泥混有紫泥顆粒就是段泥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emotedesktopgoole.com/15619.html
版權聲明:本文為原創文章,版權歸 中國茶文化網 所有,歡迎分享本文,轉載請保留出處!

 發表評論


表情